【和順資訊速遞】中醫教您「正氣養生法」

人人都不想病,患病不適除了令人身心受苦外 ,更可能會因生病而影響學業或工作進度,甚至阻礙實踐人生大計。
中醫講求「治未病」,即「未病先防」。到底如何令身體保持良好狀態,扺禦病魔侵襲,中醫經典書籍《黃帝內經》中就指出:「正氣存內,邪不可干,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」,說明人之所以會產生疾病,就是因為身體正氣不足,抗禦邪氣的能力減弱,病邪乘虛侵入人體而發病。
中醫博士分享「正氣與養生」
到㡳可如何增強人體正氣,小編今次請來和順堂註冊中醫師呂美芬醫學博士為我們分享,以下是她分享的內容:
正氣的重要性》》人體抗病+自我修復能力》身體各系統協調平衡
正氣在中醫學中被視為人體抗邪的核心能力,是生命活動的基礎表現。這一概念涵蓋了人體臟腑、經絡、氣血等系統的整體功能,以及抗病與自我修復的能力。與現代醫學的"免疫"概念相比,正氣具有更為廣泛的內涵,不僅包括對外來病原的防禦,還涉及機體內部各系統的協調平衡。
正氣的雙重作用體現在:
(1)一方面作為生命活動的動力源泉,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;
(2)另一方面作為防禦機制,抵禦外邪入侵並促進病後康復。
《黃帝內經》中「正氣存內,邪不可干」的論述,精闢地概括了正氣在健康維護中的核心地位。
正氣為生命之本》》》決定生命質量+防禦疾病能力
中醫養生學特別重視正氣保養,其理論依據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:
-
生命質量決定因素:
正氣旺盛者表現為精力充沛、抵抗力強、健康長壽;而正氣虛弱者則常見精神萎靡、易患病且早衰。臨床觀察顯示,正氣虛衰是大多數慢性疾病和過早衰老的根本原因。 -
疾病防禦核心機制:
正氣構成了人體多層次防禦系統,包括衛外功能(類似免疫屏障)、自我調節能力(內環境穩定)以及代償功能(器官功能儲備)。這些功能的協同作用使機體能夠適應環境變化並抵抗疾病。
正氣不足易患病
中醫理論認為,正氣不足是疾病發生的內在基礎。即使外邪存在,只要正氣充足,疾病也難以發生;反之,若正氣虛弱,輕微的外邪也可能導致疾病。這種「正虛發病」的觀點與現代醫學中「宿主抵抗力」的概念有異曲同工之妙,但中醫更強調整體功能的平衡而非單一免疫指標。
保養正氣的方法:增強脾腎功能
中醫養生學提出「保養正氣,重在脾腎」的原則,認為脾腎二臟是先天與後天之本,共同維持正氣的充沛。
1. 保精護腎系統方法
腎精作為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,其盛衰直接影響健康狀態和衰老進程。現代研究發現,腎的功能與下丘腦-垂體-腎上腺軸、免疫系統等密切相關,腎虛可導致多系統功能紊亂。
綜合調腎策略包括:
節欲保精:避免過度消耗腎精,特別注意房事有節
運動導引:如太極拳、八段錦等傳統功法,有針對性地強化腰部功能
飲食調理:適當食用黑色食物(黑豆、黑芝麻等)及滋補腎精的食材
穴位保健:經常按摩湧泉、腎俞等穴位,或進行艾灸養護
藥物調養: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六味地黃丸等經典方劑調理
2. 調理脾胃全面方案
脾胃作為後天之本,其功能狀態直接影響氣血生成和正氣強弱。現代研究表明,脾胃調理能顯著改善免疫功能並延緩衰老。
脾胃調養的多維途徑:
飲食有節:定時定量、細嚼慢嚥,避免生冷油膩傷脾
情志調攝:保持情緒平穩,避免憂思過度傷脾胃
起居有常:規律作息,避免過勞耗氣
穴位刺激:經常按揉足三里、中脘等健脾要穴
藥膳同源:根據體質選用山藥、蓮子、薏苡仁等健脾食材
總結:
正氣養生體現了中醫"治未病"的核心思想,在當代健康促進領域具有獨特價值。通過系統性地保養正氣,不僅能夠增強體質、預防疾病,還能實現延年益壽的健康目標。
中醫藥資訊提供:
廣州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(中醫婦科學)
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碩士
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碩士
澳洲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健康科學學士(中醫學)
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針灸學文憑
香港註冊中醫師
擅長治療:內科、婦科、兒科、針灸
提提您:
由於各人身體狀況不同,如欲就個人體質及身體狀況進行養生調理及治療,應向專業註冊中醫師查詢,讓醫師提供專業的診斷及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。
和順堂提提您:
和順堂有50間分店,網絡遍布全港,中醫師團隊逾90人。各店有豐富經驗專業註冊中醫師駐診,提供中醫開藥、針灸、拔罐等診療服務。和順堂提供安全有效無添加硫磺的優質中藥材,並提供代客煎藥服務,是您的健康守護者。
和順堂顧客服務熱線: 3952 6868
和順堂各分店地址: https://shop.wellsoon.hk/pages/locations
求診時出示以下優惠碼,以便享用優惠:
首次免診金優惠券
- 首次求診使用。
-
憑此優惠碼到和順堂分店診症,可享1次免診金優惠。
-
不得與其他優惠同時使用。
-
此優惠全線分店適用。(分店地址)
-
和順堂保留所有優惠條款之最終決定權。
-
使用限期:2025年9月30日或以前
其他文章:
中醫擅長調理體質 標本兼治解決長期病患
中醫教您驅寒增陽氣保暖
肚仔摸落凍冰冰可能是胃寒
中醫藥有助改善氣血不足問題